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中的错误探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初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11 20:40: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00个字。
              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中的错误探讨
   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修订版)语文第一册第21课《论语〉十则中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课文注释为“时习:按一定时间复习”。即编者将“习”解释为“复习”。此种解释缘于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其实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礼记。月令〉一书中对学习的解释为“学,效也,习,鸟频起也”。学是模仿,习就是鸟不断的飞。意即实践、实习。孔子的学生曾参曾说过:“传而不习乎”,意思是对老师教过的知识是否进行了练习和演练。清代的颜元也说过:“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边习过,皆无用也。”综上所述,“学而时习之”中“习”字的意思应是实践练习之意。第二则“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才是复习的意思。
    第二册第21课《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外人”一词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人。下同。”先看后面的“外人”,共有两处:“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处的“外人”意思是否一致呢?
    要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关键在这个“外”字的理解,很显然,这三个“外人”是不同义的。至少第一个是不能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人”的。试想,桃花源内的人同外界隔绝了有几百年了,其男女的衣着怎么可能和魏晋时期的人一样呢?他们从秦朝时就已经与外界不通消息了,其衣着应该还是秦朝时人的模样。从渔人的眼中看,他们当然是当时社会之外的人了。所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外人”的解释就应该是“世外之人”。而不是“桃花源之外的人”。因为这是从渔人的眼中所看到的景象。而后面的两个“外人”则可以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人”,因为这是从桃花源内的人的角度来说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