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弼的言象意理论看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
- 资源简介:
约3180字。
从王弼的言象意理论看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
欧运波
摘要:文学类文本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的文学类文本教学充斥着“结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抄结论记结论,忽视了学生体验感悟品鉴的过程。哲学家王弼的言象意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借助王弼的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接触语言,沉浸文字;再造想象,澄怀味象;由象到意,知意明意;回归语言,积累语言。
关键词:王弼 言象意 文学文本 教学 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过程”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这是符合阅读规律的。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新课程实施十多年了,注重过程的理念还是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在文学类文本的教学中还充斥着“结论教育”,文本学生都还未看完一遍,教师就带着学生分析,边分析也边记结论,这样就导致了过程的缺失。如果失去了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记再多的结论对学生也毫无益处。
中国的古典美学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有价值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学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一方面使古典美学发挥了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语文教学注入了一泓清泉。王弼的言象意理论对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弼,字辅嗣,三国魏国山阴人,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淡之风。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