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00字)
经典话题“敬畏生命”创新写作例谈
正定中学 李娜
(经典题目)阅读下边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请以“敬畏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弊病概谈 )
这个话题,随着人类与自然不和谐因素不断凸现,在各种媒体上经常被提及,学生并不陌生,他们都或多或少都读过,写过相关的文章。因为接触过,写作时就会产生惰性,不愿再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往往依葫芦画瓢,把别人的范文或自己的陈货大致复制下来,因此写出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从立意到布局到引用的事例,甚至语言都了无新意,丝毫体现不出思维的活跃性。
(创新示例)
(一)立意创新: 许多同学认为要敬畏的“其他生命”“周围的生命”仅指人类以外的其它生命,这种认识是狭隘的。回顾史怀哲的经历,他亲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厮杀于战场,但却体验了太多的痛苦、颠沛、苦役、冷酷,目睹了人类间各色的杀戮、折磨和压迫,也感受了苦难环境中烛火般细微脆弱的人间温情,由此唤起他于心灵深处对于敬畏生命的思索。由此看来,他的“敬畏生命”的思索起点是人类,终点是所有生命。因此,“敬畏生命”应包括三个层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人类以外的其它生命,这是一种将人伦道德由此及彼的推及,也是思想境界的升华,我们最终要敬畏所有的生命,但我们必须明确,尊重其他生命的前提是这个人一定会尊重同类的生命。明确了这一概念,写作时在立意上就可以------巧弹琵琶,亦物亦人。
敬畏生命,敬畏人
李小刀
报纸上有这样一条消息:“吸血鬼”肆虐巴西,已造成22人死亡,千余人受伤。经调查,“吸血鬼”原来是当地的一种蝙蝠。蝙蝠何以成了如此令人恐怖的“杀手”?专家们分析的结果是人类破坏环境导致蝙蝠栖息地减少,大批蝙蝠在被迫迁徙的过程中对人类进行了大规模攻击。
这样的消息我们已经不陌生。人类自己一手导演了许多这样的案例,当这些卑微的生命面对毁掉的家园因为愤怒而迸发出骇人的能量时,不知当初手拿电锯将一片片森林放倒,将一片片绿色变成黄色的人类会不会对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产生敬畏之心?
但是已经晚了。
一只体重30~35克,翼展30厘米的蝙蝠就足以让一个国家为之恐惧,因为这只蝙蝠已经愤怒。这就是生命的能量,这就是不变的法则,它们本来可以安详地生活在森林里,但人类却毁了这一切。
常常为几年前在电视上看过的一个镜头而感动:一条公路上爬满了“过路”的青蛙,旁边是正停下车来静静等待的司机。于是便想,如果这些青蛙是爬在我们身边的公路上命运会如何呢?答案多半不会乐观。谁会把这些面对车轮毫无还手之力的“东西”当回事?
一路开过去,“噼噼啪啪”,血肉横飞,不能误了时间啊,哪有时间等?这多拉一趟活儿就是多一趟活儿的钱哪!非得等这些蝙蝠、青蛙变异了,蝙蝠不像蝙蝠,青蛙不像青蛙,已经能够对人类造成威胁了,才要恐慌、莫名惊诧,才明白总以万物灵长自居的我们其实有多脆弱,有多不堪一击。
何止是对这些蝙蝠、青蛙们这样呢?翻翻报纸,打开电视,人类自己正在对自己做些什么呢?战争,枪声炮声;恐怖袭击,“人体炸弹”;仇恨,用枪杀人,用刀杀人,用毒药杀人,为钱财杀人,为情欲杀人,为报复杀人……
看6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一个版面上竟有两篇报道让人后背直冒凉气。一篇是说一个大学生被警方以故意杀人罪抓了起来,并被判死刑,后因证据不足,他被无罪释放,而此时他已经在监狱里被关了8年!另一篇报道说的是安徽某地三协勤以抓嫖为名私闯民宅打伤三姐弟,当然,这样的事情比起杜书贵一枪打死百姓要“轻”多了……
没有了敬畏之心,再加上有了缺少监督的权力,人也会变成“非人”,这时的人,和那些愤怒的蝙蝠一样,都是变异的结果,只是,蝙蝠是被逼变异的,而人,却深深地陶醉于这种变异,削尖了脑袋来追求这种变异,一时间,仿佛这变异的倒成了优良品种,能够居高临下地俯视众生,凡是自己脚底下的,都可以一脚踩死,用不着半点犹豫,所以才会出现种种丑行,制造种种悲剧。
所以,人哪,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人。一个丢了敬畏之心的人是可怕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人,是这奇迹中的奇迹。敬畏生命,敬畏人,因为生命值得敬畏,因为人值得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