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人性化的回归自然的语文阅读教学浅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0 21:01: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190字。
充满人性化的回归自然的语文阅读教学浅说
        温岭市第三中学陈良菲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阅读,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人性化 认知心理 自然阅读状态 主动发展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获得真正的认知之前,人们必然会在已知的错误认识中徘徊。”可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总是处在这种徘徊的境地之中,这就让语文教师觉得很尴尬。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唯有改革,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思想;唯有创造,创造出一整套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顺其自然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实施,无疑为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有没有关注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要经过“注意—期待—探究—行动”这样几种心态,为此,我们在设计阅读教学程序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流向,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感知文章,体念感情,品味妙处,陶冶情操。不管是针对中考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还是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阅读的需要,都应该让学生回归到自然的状态中去阅读。
一、营造民主氛围,保障学生阅读思路的畅通无阻。
前不久,本人有幸参加了浙江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德国专家埃明格博士的上课。他那精彩的上课风格,独特的课堂模式使我深有感触。课堂上没有讲台,教师和学生平起平坐,没有人为障碍,把学生看作是专家,自己是主持人。将学生分组,组内讨论问题。统一意见后,又组间交流。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既深刻又全面。其方法之多,形式之活,气氛之浓,令人十分佩服。
可见,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及心理自由氛围。因为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爱护学生这一份热情,尊重学生,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的心情下自主阅读。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均可加以肯定;即使是不合理的,片面的,甚至是啼笑皆非的也应以积极的态度挖掘其闪光点。比如,学生在阅读志南的《绝句》时,有一位从不举手而成绩又差的学生居然举手提问题了。我就优先给他机会,谁也无法猜想他会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他说:“这位和尚站在小桥上,下面的溪水不深,能死掉吗?”弄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时我也莫名其妙。于是我也笑了,与生同乐一番也无妨。尔后我就问他:“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他说:“‘绝句’不是一个人临死前留下的话吗?”原来如此,教室里又是一阵嬉笑。在笑声中我也表扬了他,表扬他敢思考,敢于问,比不问不说的同学强多了。这也许是他读书以来第一次受到表扬。后来,他渐渐活跃在课堂中,时不时的提出一些较好的问题。记得在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酒楼上鲁达的“摸”与李忠的“摸”有何不同?几个看过参考资料的学生脱口而出:鲁达的“摸”是“倾其所有”,而李忠的“摸”是“很不爽利”。而有些学生就反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李忠的“摸”是很不爽利的呢?说不定他当时也没钱了,讨论由此而展开,也就是那位差生,他回答说:“如果李忠是爽快的人,那么当鲁达气愤地把钱丢还给他时,他为何不作解释呢?”多精彩的回答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看来营造民主气氛,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悟性是多么重要。
  二、打破传统的课前预习,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长期以来已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而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查字典,掌握生字词)、划分段落、概括大意;课上老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手法;课后记背字词及有关内容。这就使阅读文章这种娱情审美益智立德的乐事变成了记背字词了解大意的简单枯燥机械乏味的“苦刑”。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流”,为什么人们常会泡一杯香茶、放一曲舒缓的音乐来读书?因为这种环境和气氛有助于阅读者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潜入到阅读的这股“流”中去,这样便能对书中独到意旨悠然心会。那么,学生阅读课文也应保持这种“流”,一气呵成、悠然心会的“流”。而传统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初读课文时指向性非常明确:重新查找生字词,领会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妙处。即使一不小心,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理智便立即提醒:预习应先解决生字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只好抽身退出,机械地去翻查字典,抄写词语。有了课前的预习,就必有课上的检查:上课时,教师先来一段精心设计的精彩导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情感被“煽动”起来了,学生阅读的这股“流”开始汩汩流动起来了,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