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个字。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汤成荣
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感受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认识围绕要表达的中心选材构思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体会母亲对子女平凡而感人的爱,树立真心回报母亲的生活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掌握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用质朴的语言,淡淡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细小而伟大,平淡而厚重的父爱。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作者邹韬奋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根据你的阅读理解,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写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
明确四个片段: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奉献的身影。
三、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同学们的阅读感悟,本文作者的写作层次如何划分?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可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