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个字。
呼唤真语文的回归
——《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唐惠芬
主题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有着各自的焦点,其理解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老师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
教学片段:
当我手捧着一束怒放的百合花走进教师的时候,学生都感到眼前一亮,不禁鼓起掌来,课堂顿时热闹了。的确,在萧瑟的秋天难得一见开得如此灿烂的鲜花,况且老师究竟想干什么呢?我对学生的反应未置可否,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们若有所思。
生: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更是 美得令人陶醉,令人向往。
生:美,并不一定要通过肉眼去看的,而是用心来领悟的。眼前这一束鲜花,让我们感受到了洋溢的诗情和盎然的生机。
……
师:是的,当我们思想的河流跳跃出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随之起伏荡漾。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春》(小学时学生已接触过这篇文章),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多媒体屏幕出示《春》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朱自清先生清新隽永的语言引领我们欣赏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的动人景象。的确,春天是个绚丽多姿的季节,给人以无限的生机。对于春天,历代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妙笔生花,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传诵千古的诗词佳句。那么,请搜索你的记忆库,能不能给你喜欢的画面配上一两句古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