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字)
还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
——转变教师角色之尝试
重庆市綦江县永新中学 唐远田
当教师难,做一个“新课标”下的教师更难。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唯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确立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育理念,切实转变角色,使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先行者”或“领路人”或“导游”,如此方可“紧跟形势”,教而得法,教有所获。
曾有同行“请教”:“你是怎么教的,学生们恁么喜欢听你的课?”是啊,我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是尽量在教学中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想学”,尽量与学生平等对话、和谐交流而已。
传统理念下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曾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然而,时过境迁,世事发展,先前那种把自己的感受巧妙地引入教学设计中,再巧妙地强加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领悟和感受的教学,早已不符合“注重人文、张扬个性”的现代“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教师聪明的智慧、渊博的学识、雄辩的思维、精湛的演说技巧、高超的写作才华……这些都只能是教师的,绝不能等于教师有了学生就具备了。同样,三年后去参加高考的毕竟是学生,而绝不是我们教师。因此,若无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一切条分缕析、精彩讲解都纯属枉然。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走下讲台,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片空间,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搜集资料、钻研大纲考纲、分析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完成作业、批改讲评作业,以及开展朗诵、演讲、辩论、采访、调研等等学习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对话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其感情融会感情,思想碰撞思想,智慧激活智慧,进而掌握知识、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本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活动着重从如下学习环节进行了尝试:
一、“自主作文 互动评改”的作文教学法
为了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被动应付,教师的批改人多、量大、费时长、效果差的弊端,进一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采取了“自主作文 互动评改”的作文教学试验。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学生自主作文。学生们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定文体,开放式作文,充分体现“自主性”。
第二、互动评改。作文的修改、写评语等环节也完全让学生们参与。教师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指导他们如何修改和写作评语,讲清评语写作的原则、要求;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生生互改、互写评语。
第三、点评、交流优秀作文。各小组内交流后推选出一至二篇优秀作文,然后由评改的同学依次在全班朗读和点评优秀作文;最后,每个同学都可对本次作文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这样的结果,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发挥,提高了作文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录学生作文及其评语如下,以示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