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雅中学2017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20 16:32: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10990字。

  广东广雅中学2017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语  文
  liuwenyaningz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诗考略
  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般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选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有删节)
  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晋时“山河之异”的国情,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
  B.清丽自然的山水风物,能给文人带来精神上的抚慰,使其暂时脱离现实,得到安宁。
  C.“山水诗”中的山、水,虽与亲身见闻的大自然有间隔,但收获却更加快捷、直接。
  D.儒家思想控制的走弱,文人的思想走向多元,“法自然而为化”等思想引领文学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经过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考量和寻找文献资料求证之后,作者理性地接受了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于东晋的说法。
  B.山水的自然特性和规律性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具有相似性,这让诗人很容易在自然山水中找到精神寄托。
  C.受限于种种条件,人们无法遍览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大抵都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D.优秀的山水诗,不但能够模山范水,还具备让读者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和感受人生智慧的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入诗,诗人个人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升华成了具有启迪智慧的教化原理,实现了诗歌的社会功效,广为传诵。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情入诗,诗人写出了山林特有的幽静,更巧妙地展现了“静”与“闹”这一对矛盾对立关系在审美过程中的统一。
  C.“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以景入诗,诗人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将隐者的情趣融化在天然淡泊的境界之中。
  D.“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山水诗的特征,“心随雁飞灭”“江畔洲如月”等诗句均点染了山水风物的精深微妙,一切历历在目,读之如在画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