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字)
妙用情感效应 写出真情文章
——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 胡文霞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新课标这种“求真、求实”的指向下,作文,首先要呼唤真情的回归。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情真,文章才拥有血肉生命。喜怒哀乐,怨愤忧愁,爱憎好恶,褒扬贬斥……唯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若是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那么,如何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投入感情,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首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作文应是生命的律动,是生活的需要。叶圣陶说:“写作材料来源于整个生活。整个生活时时向上发展,写作材料就会滔滔汩汩流注出来,而且是澄清的。”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作文指导书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学生淹没于铺天盖地的范文中,满足于七零八碎的技巧,放弃了自己对生活的直接积累和感悟,以所谓“范文”作为作文的源泉,用“范文”中他人的生活代替自己的生活,用他人对生活的认识代替自己的思考,这使他们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远。所以,只有根植于生活,作文才有生命的活水。要让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情绪,都能引起人的感情的涟漪,激发人的艺术感悟。热爱生活,对事物有高度的热情,感悟生活,体会生活之美,才能入宝山而获取无穷无尽的写作材料。笔者曾经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一下月亮光、色、影的种种变化,以其为对象,写一段“感受手记”。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写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文章。有同学写到:“篱上的牵牛花没有了往日的静意,他们攀上枝头,像是为这月光下的舞会吹着喇叭。”“青草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和着微风的节奏,轻盈地摆弄着舞姿。”“江中月光和星星的倒影随波而动,如鱼鳞般闪闪发亮,又如一条银白的飘带,带着欢乐,带着祝福和青春的活力,一直延伸到江那边去了。” 的确,做生活的有心人,是作文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基础,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