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清源,以本为本——高三作文教学应重视对课本的使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9 16:31:3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20字)
固本清源,以本为本
  ——高三作文教学应重视对课本的使用   
作者:广东南海石门中学陈伟香        
毋容讳言,高三一年是中学生最辛苦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年,从小学到高中12年所有学科的所有知识要在这一年里来个大循环大滚动复习,然后学生才能在大量“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鲤鱼跳龙门进入大学校门。几大科目的轮番轰炸使得学生们仅有的一点课外学习时间变得几乎为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千年古训总在我们的耳边回荡,告诉我们的莘莘学子大量阅读与积累是学好语文特别是写好作文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检测考生的文化积淀与创新思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发展等级从丰富、深刻、有文采、有意蕴与有创新几方面给分。而“丰富”主要指内容充实、材料丰富,一篇文章如果能有五六则材料,那么发展等级可以打8分左右。高考评卷场作文组负责人如是说:“如果考生能够做到材料丰富,表明他是读过一些书的,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这种考生是有潜力的,符合我们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
材料从哪里来?文采从哪里来?深刻从哪里来?我们的空余时间已经为零,哪里还有时间去做课外阅读?学生们发出无奈的呼喊。有人说,从社会生活中来,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道理虽不错,可学生生活阅历浅,接触社会不多,要想在认识生活的基础上写好生活并不容易。那么,到底怎么办呢?
不要急,我们有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就是我们的课本。学生天天接触的、最熟悉的莫过于课本了。我们对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可是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学了那么多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这一篇篇课文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固本清源,以本为本,不管是哪个学科,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这个根本。
怎样使用课文中的材料呢?
下面就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对高三作文训练的一孔之见。
一、针对课文材料,确定用武之地(即材料所能证明的观点)。
1、三点说明:①这里所说的材料不单指典型事例,也包括成语、典故、格言警句。②根据材料本身确定它所能证明的观点,而不是单纯指课文中该则材料所证明的观点。③要教会学生一例多用。如第五册《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的材料就可用于选择、骨气、自由、面对权贵、树木与气候多方面。
2、三种套路
①、直接引用课文材料
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典型事例,首先能使阅卷者对考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阅卷者会觉得该考生既是一个肯认真读书的乖学生,又是一个能活学活用的有灵气的人。
直接引用课文中的成语典故与名言警句,会让人觉得作者既有厚重的文学底蕴,又有他为己用的灵气,会让人有笔下生辉、文中流金之感。以古语写今人还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纵横古今的才气以及洞察现实的敏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