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0个字。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教”
幸福中学 徐红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有充分的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上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正值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之际,我们谈几点在教学中是如何“教”的问题。
首先,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不管是在进行“读、悟、赏”的教学模式中,还是在“自主化阅读教学实验中,我们都在不断学习、主动查找资料,如傅文第著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改》等书籍。与此同时,还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学习,一方面使我掌握了有关课改的理论知识,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使我认识到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重点分析新大纲、新教材,在讲课之前先通读教材,对教材有整体把握。重点掌握几方面的内容,把生活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一)、在感受生活中学习阅读。
阅读是一个滋润人的心灵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一项充实人、提高人、让人掌握优良文化的崇高工作。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忽略施教对象血肉丰满、感情丰富、生动活泼这一因素,忽略教材多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特点,把语文工具化、简单化、程式化,把生动的语文教学呈现了固定的僵化局面,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到索然无味。新编教材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倾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