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对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指导
- 资源简介:
约2110字。
对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指导
山东省青岛第33中学 江育星
论文摘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一定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今天着重对叙事性散文的定义,常用表达方式以及表现手法进行阐述。深入来讲,通过把握文章当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明晰文章中蕴含的深意。这里主要通过四点来指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其次总结出基本的六种线索设置,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立意。
关键词: 叙事性散文 人物 线索 立意
众所周知,阅读在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了无比重要的地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接触到的文学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和少量的戏剧。我们今天就散文当中的一类——叙事性散文的阅读对学生加以指导和点拨。
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它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在议论中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而叙事性散文当中的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抒情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
在叙事性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等。这是叙事性散文的基本常识,那我们如何才能读懂叙事性散文,抓住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明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呢?
首先,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等这样的词都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但是怎么算勤奋,与谁相比勤奋,勤奋到什么程度,却不好理解,与之相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