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现代散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湖北省松滋市第四中学 陈丽君(434204)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面对新课标的这一重大改革,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特别现代散文的教学呢?
通过对新的教学理论的不断完美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本人在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上已基本摒弃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实践摸索,确立了现代散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基本结构
我所初步构建开放的、探究型的现代散文教学结构基本形式为:
二、课例说明
为了能比较容易解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下面以《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作分步说明。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其主要内容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并提出阅读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阅读时的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尤其是把自己的阅读中的某些困惑告诉学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提供给学生以阅读的思路。
这堂课是这样设置情境的:同学们,中国有句老话“少女易伤春,壮士易悲秋”,这壮士悲秋说的是中国的文人大多有一种悲秋情结。翻开文学史册,有多少人行走在秋风秋雨之中。
毛泽东独立寒秋,他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他读到的是秋无限的壮美!杜甫在风中登高,他看到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读到的是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凉!马致远在夕阳下悲叹,他看到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读到的是漂泊的孤独与苍凉!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我读完此篇课文,仿佛看到一个青布长衫的旅人,在凄风苦雨间彷徨叹息思索。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如此的眷恋?秋声秋色中蕴涵了什么样的深情?
第二步、整体感知,摘读语句
教师指导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来说,作家笔下绝没有单纯的风景,往往是情寄寓于景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时候,要从具体的形象入手,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神往故都,观其色,闻其声,品一品故都的秋味:
1、大声朗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笔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