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东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五)(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610字。
百校联盟2016山东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白居易与苏东坡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却极偶然地被调配到了西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也许正是对这种情况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静悄悄)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然而,要(追随/追赶)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华,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他们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乐/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 。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酶味,却是安全而宁静的。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 。
1.文中画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调配 着实 大彻大悟 B.修养 交手 千古绝唱
C.自慰 狡黠 急流勇退 D.地窖 酶味 安贫乐道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悠悠然 追赶 自乐 B.静悄悄 追赶 自耗
C.悠悠然 追随 自耗 D.静悄悄 追随 自乐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一座座孤山便埋葬了这一切
B.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便把这一切埋进一座座孤山
C.这种消除又渐渐地被当作了志向 一座座孤山便埋葬了这一切
D.这种消除又渐渐地被当作了志向 便把这一切埋进一座座孤山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酶味”应为“霉味”。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悠悠然:形容十分悠闲的样子。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第一个括号所在语句强调的是林和靖的超然洒脱,应选用“悠悠然”。追随:跟随。追赶:加快速度赶上前去打击或捉住;加快速度赶上(前面的人或事物)。第二个括号所在语句没有“追赶”的意思,应选用“追随”。第三个括号处,由后文的“他们消除了志向”可知,选用“自耗”更合适。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作答此类连贯题,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分析。第一个横线处,前面是“他们消除了志向”,所以选与其主语一致的“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更合适。第二个横线处,分析可知,把“这一切”埋葬的是前文所说的消除了志向的人,而非“一座座孤山”,所以此处应选用“便把这一切埋进一座座孤山”。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绰号”见“民心”》指出,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足以让“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可见,某些领导干部的绰号绝非空穴来风。
B.澳洲所产的奶粉也将以“洋奶粉”的面目登堂入室,不断蚕食国内的奶粉市场份额,使价格和品质都不如洋奶粉的国产奶粉的日子更加难过。
C.孩子的表现近乎完美,几乎已经嗨翻了全场,然而他的导师不但不赞一词,反而指出了孩子从出场到鞠躬致谢的三大不足。
D.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业绩稂莠不齐,同方股份、方正证券等3年来累计净利润超过20亿元,而北大医药等则连年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