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70个字。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昌乐县阿陀镇中学课题组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准备阶段
(一)、问题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从国家对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来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式,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大势所趋。不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势必被社会所淘汰。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其基本内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真正从“注入式”“接受式”走出来,教育教学观念还待进一步更新和转变,为此,我校选择“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这个子课题进行探索研究,以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初步实践为突破口,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促进新课程方案的深化实施,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2、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互相促进,在学科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个科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