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个性——作文高分的阶梯
作者:马新民
话题浅析:
高考的作文题目一般都经过专家的反复打磨,往往既有很强现实性,又富于人文精神,同时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力求让绝大多数学生有话可写,面对话题,无论是感性的体验,理性的认识,还是现实生活的冲突,内心世界的自省,都可自由驰骋。但从阅卷实际来看,上了发展等级的佳作不多,平庸之作、“大路货”比比皆是。当然,只要不跑题,又能达到“三基本”(基本明白、基本完整、基本通顺),40至50分的得分相对比较容易,问题在于,你怎能在选拔性考试中脱颖而出呢?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如何在发展等级上拿分,如何突破平庸,写出个性。
2005年广州一模出了这样一个题目,阅读无名氏《古诗一首》,按要求作文。“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注。”这首古诗用极普通的事例,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大都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请选择四句诗中的一句作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下面有两篇作文,我们来对比一下。
例文引航:
甲文:(得分:40+20=60)
美枣生荆棘
“我掉在荆棘丛上,我流血了。”这是雪莱忧伤的低吟。
卧薪尝胆,越甲吞吴。这是勾践的豪言。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女排姑娘漾着的幸福的笑脸。
生活中有太多的苦与乐,悲恨交织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美枣生荆棘相依相存,甜美还是刺痛只在于你怎么看。有人说:
“态度决定一切。”
聪明的人从荆棘中走出来,擦拭伤口,然后自省。聪明的人的高超之处在于善于解脱,面对伤痛与失败,他们能很快整理行装迅速上路。挫折成为教训,成为路标,成为防护墙,为下次掉入荆丛减少了概率。爱迪生寻找灯丝,居里夫人提炼镭,伽俐略一次次的实验,哪一个不经历磨难,哪一个不付出艰辛?失败哪怕化作倾盆大雨也浇不灭智慧的火焰。你看到了吗?这火焰就那么燃着,轰轰烈烈,映红了天空,燃着信念。
忧伤的人将身子用荆棘掩盖,任血流淌,沉沦下去。他们羞于面对伤口,无力修补,进而丧失了希望。他们的灵魂睡去了,生命的灯塔也因此失去了光辉。惆怅,怨愤,还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可奈何将他们包裹地密密实实。其实他们完全可以突出重围,要知道蝶儿若不破茧而出也会成为干瘪地蛹。但他们选择的并不是勇敢地敞开心扉,而是呻吟,一遍遍无力而消沉地呻吟。这呻吟终化成了生命的丧钟。他们来到天国,向上帝哭诉不幸与悲伤。可上帝只是挥了挥手,他说:“我已经给了你橄榄枝,你却将它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