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70字)
让生命的欢歌在语文课堂中响起
——展开多边对话,尝试生成生命教育
富阳市场口中学 肖钢
内容提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是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活动。因此,这一活动既要尊重生命,更要服务于生命。隐含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许与生命有关的东西,就成了语文教学叩开生命教育的起点。笔者尝试展开多边对话,用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去生成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从而在语文教学这一领域扬起生命教育的风帆……
关键词:多边对话 尝试生成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咨询热线统计资料显示:热线开通的前9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有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的目前的学生。浙江的徐力弑母,东北一初三学生因嫉妒杀伤同学,马加爵连杀4名同学……这些资料和现象告诉我们:现在的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已经超出常人的想像。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命认识不深,不懂得珍惜生命;生命情感匮乏,不懂得尊重生命;生命意志薄弱,不敢面对挫折;生命体验不足,不懂得服务生命。这些现象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主要功课的教学也难逃其责。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生成生命教育呢,就成了困惑我们一线语文教师难题。笔者尝试以展开多边对话的方式,探索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生成生命教育。
二、 解读生命、教育和对话的关系
生命是这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总在以她的力量在适应和改变着物质世界。生命活动就是生命主体之间的活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生命教育就是教育生命以恰当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生命活动中来,实现生命活动的价值和目的。
教育是人类活动,是传递人类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人就成了这一活动主体。从这个层面上说,生命教育就是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主体的人文精神,激发主体的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主体的生命关爱。
对话是人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教学这一活动中,对话既是教学方式,也是教学内容,它具有生成性。对话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对话的结果是言语或者是语篇。对话的进行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边性。基于上面的理解,我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多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师是这一活动的引导主体,引导学生主体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对话,然后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用下图可以概括生命、教育和对话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