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高分作文亮点剖析(含解析,4份)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4.1 高分作文亮点剖析 a(含解析).doc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4.1 高分作文亮点剖析 b(含解析).doc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4.1 高分作文亮点剖析 c(含解析).doc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4.1 高分作文亮点剖析 d(含解析).doc
经典好题练兵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外国摄影家说:“生活中的一切,无非光和影。当你看到从窗户射进房间的一束光线时,你要立即想到与其对应的阴影,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
一位中国诗人说:“有人在阳光下/低着头只看见阴影/有人在阴影里/往远看全是阳光。”
“光和影”跟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而不同的人对此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你对这个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有什么个性化的体验?
要求:①见解深刻;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中外国摄影家的话,提醒考生有光必有影,有影必有光,两者互为条件;中国诗人的话,则用“光和影”来说明一个道理——生活态度不同的人,眼中的世界也不同。
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认识一个事物,既要看到它的“光”,也要看到它的“影”;即使身处阴影之中,也要望见光明;向着光明前进,不必计较身后的阴影;脸上洒满阳光、春风得意的时候,别忘了身后的阴影……
为了使主题明确,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所侧重,以免主题不明确;二是如果写成较为含蓄的散文或者记叙文,要在文末或者文首等地方点明文章主旨;三是如果写成议论文,一定要设置好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参考示例
黯淡过后是辉煌
那年中考结束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从四川到云南,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我收获颇丰。现在,每当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照耀着大地时,我便会想起玉龙雪山,想起那些令人难忘的灿烂的阳光。
从丽江古城乘车出发时,天刚刚亮,我上车时看了看天空,一片片厚重的乌云立即在我的心里投下了阴影。这鬼天气,怎么出游呀!两个小时的车程中,我一直比较郁闷。
到了玉龙雪山脚下,我抬头一看,云雾缭绕中常年积雪的山峰若隐若现,让还穿着短袖的我立即打起寒战,然后就越发抱怨这鬼天气。加了件衣服,我们开始上山。妈妈怕冷,没跟着我一起上山。我走在清晨山间的小径上,觉得周围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没多久,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对于我这个衣衫单薄的人
经典好题练兵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位哲人说:“真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阔天空。”在现实生活中,当面对诸多不顺与不平时,此话使人蓦然觉醒:原来我们自己的生活太复杂,苛责生活,晴空满是阴霾,四顾尽成危道;宽待生活,恶澜可成清流,狂飙自成和风。简单地生活,潇洒就在自身,红尘便是福地!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写作提示:“简单地生活”这个关键词可以变式为“过简单的生活”。在这里,“生活”是中心语,规定了写作的对象;“简单”是限制语,限定了写作的范围。“简单生活”就是要远离喧嚣浮躁,寻找到生活的本真,意味着物质生活简单,但是心灵生活丰盈,是简单澄澈中的人生大智慧。写好这个话题的关键是理解“简单生活”的内涵和“过简单生活”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做到“符合题意”和“立意深刻”。
■参考示例
绿色生活
早晨,推开门,头一次感觉吹到脸上的风带着温暖的二十摄氏度。
原来,天气没头没脑地就变暖了。
一夜之间,季节转换,时光飞逝,晃得我还来不及看清楚这过程,就已经沉浸在这结果中了。
弯曲道路旁一朵玉兰心花怒放,笑容可掬。
黄色路灯下一棵老树枯木逢春,姿态舒展。
整齐的樱花树,边开放边落英。细碎的花瓣洒落一地,像片片无法捡拾的月光。
门前的垂柳舒展开了所有发丝拥抱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满树鹅黄浅绿,美得不可思议。这一刻,魏晋的脱然清风,唐朝的床前明月,宋代的小园香径,都齐齐从远方赶来,共赴今日之约。整个世界如初生般单纯。这条每天都要经过的小路,什么时候竟
经典好题练兵
1.陶潜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
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阅读以上名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文题自拟,行文中注意体现文化底蕴。
写作提示:《现代汉语词典》对“欣赏”一词的解释为:“①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②认为好,喜欢。”由此,我们可把“欣赏”的对象锁定为具象之物,如景致、人物、文学艺术;也可锁定为意象之物,如风格、才华、精神气质,等等。其思路与写法有四:你可以选定如杜牧诗中所及的景致来欣赏,细细品味其色彩美和活力美;你可以选定如陶潜诗中所及的文学作品来欣赏,含英咀华,领略其形象美和语言美;你可以选定如杜甫诗中所及的音乐名曲来欣赏,陶醉其中,感受其旋律美和节奏美;你还可以选定如李白诗中所及的人的才华与品质(即“风流”)来欣赏,挖掘其美,诠释其境界,赞赏人物的才艺美与精神美,不一而足。总之,你既可以赏其人其物,其色其彩,也可以赏其才其气,其神其采。惟其如此,你的文章带给读者的,才是一种审美享受。
■参考示例
我欣赏——我的空中楼阁
花瓣堆垒处可觅得芬芳,风沙席卷之地却是一片荒凉,也许这里被岁月抹刷得太多太多。丝丝忧伤的秋风,仿佛在耳边哭
经典好题练兵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牛和狗约好了一起逃走去过自由的生活。
狗打算咬断穿着牛鼻的绳子,牛却阻止了它:“它跟了我几年了,这一走,我就剩下它了。你把它从树身上解下来好了。”狗好不容易才把牛绳从树上解开。然后它们一起奔向旷野。
狗飞快地向前跑去,等它回过头看牛时,主人正牵着牛绳把牛往回赶。原来,长长的绳子绊在了石头上,主人很快就追了过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考生审题时应在分析故事内容、全面读懂文意的前提下,抓住情节发展的重要细节(如牛与狗的初衷,牛的种种表现),聚焦于“牛绳”,立足于“得”“失”,挖掘出哲思。注意辩证分析问题。
总是牵念于“不愿舍弃”的东西,往往会导致人生的遗憾。这是从牛的角度立意的。寓言中的牛与狗一起出逃,结果因不愿舍弃一根绳子,最终被主人赶了回去,这是因牛牵念于“不愿舍弃”的绳子而致悲剧发生。许多经验告诉人们,自己所拥有的,不一定就是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因此人生许多时候需要一种自觉的甚至是痛苦的舍弃。
适时地舍弃也是一种跨越,更是一种睿智的表现。如果牛当时能够果断舍弃绳子,就是一种成功的思想跨越。当我们能够舍弃已有,做到简单从容生活的时候,那么或许你的生命会因此更坦然、幸福。适时舍弃,是一门做人的学问,是一种理智的眼光,是一种智慧的谋略。果断放弃某些利益,方能求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示例
舍弃旧“牛绳”,拥有新天地
有一句古老而智慧的谚语说:要求得到的越多,最终得到的就越少。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愿舍弃“牛绳”的人随处可见,他们得到了“牛绳”,却失去了自由或其他更多的东西,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