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视频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包括视频实录及说课共用时43分09秒,另有配套教案及课件。
【选点说明】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作品。本诗创作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广大青年间广为流传, 作者食指正是带着这首诗跨进了诗坛, 而这首诗之所以能以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方式广为传唱 , 因为它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且强烈地体现着诗人的个性,即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感应着历史的巨大变动,以一己的悲欢映衬了时代的庞然身影。
在本诗平淡的字句底下, 包孕着丰富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使之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其它离别诗的风貌,这是中国诗歌千年历程中离别诗的一个独特的个例。因此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体悟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寻常的离别,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以诗心诗情去观察生活、拥抱生活,引领他们感知到:即使生活本身是丑恶的、痛苦的,诗歌最终将是美的,给人以美感和向上的力量!
我们在常规诗歌教学中重视在情感把握、语言品析、意象品读的基础上解决难点,尽管现代诗歌语言个性化,且重点在理解内在意蕴,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对诗歌形式的教学,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打通学生生活与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的隔膜,打通古诗与现代诗的时空界限,以这首诗为载体,进行类读,群读!
【策略说明】
教师通过配乐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诗歌创作的狂乱时代,在帮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诗歌中有特点的意象及带有强烈情感的字词的解析,引导学生去感知本诗不同于以往离别诗的复杂而多变的情感及作者不同于时代的思想和情怀。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人的诗情诗心,体味诗歌之美,人性之美。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交流为主体,教师只以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出现,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读诗、品诗、写诗热情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
【过程设想】
一、导入
人生漫漫,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难忘,总有一些瞬间让我们热泪盈眶。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尘封的旧页,一起去感受一下让诗人食指永生铭记的那个时刻——《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二、诵读、析题、入境
有道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便是中国诗歌和中国文化中永恒的母题。而那些我们常见的古诗中的离别与食指离别之况味似乎不尽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呢?
【离别的时刻】
提问:对诗人而言这是一个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