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导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510字。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月31日 编写人 刘文江 审定人
I 高考考点解读 :
1、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与改革开放相联系,通过学习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对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启迪。近年来中国思想史成为考查热点。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共中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应对形式的发展。所以对于古今历史上的思想解放的内容一定要高度的关注。
2、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扬弃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中国化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了解三民主义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II 知识概述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主要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为指导,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经历了“学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1)学习西方的历程:器物——制度——文化
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
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2)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呼唤五四运动到来;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