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9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110字。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
一、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维新思想。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并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法学法
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六.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相对较好的学习能力,但也有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倾向,学习主动性不足。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全面、客观分析问题能力和文明史观,并且要注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材料: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