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9
- 资源简介:
约7140字。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方面的探索,包括两部分内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材分三目介绍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目,是邓小平理论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现的重要前提,即介绍新时期理论探索的背景,第二目讲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第三目从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三个代表做了详细的介绍。
二、课程目标:
选修:1、邓小平理论: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必修:1、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五、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影像素材较多,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现实性这个特点来行组织教学,课前提示学生学习,重点启发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思考,理解其新时期理论探索对中国社会巨变的作用,让学生联系现实谈自己对理论探索的感受。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与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徘徊局面的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