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100字。
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近期目标力图使学生弄清楚关于词类活用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名词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远期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给学生复习文言文一点方法指导。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练习中的句子所属的名词活用类型正确归类,分析总结出名词活用的常见规律,并加以概括化。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教学内容: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同时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教学步骤:
一、明确考点
1.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考什么”。
2005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有:
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明确高考题型,使学生知道“怎么考”。
主要有两大类:(课件展示)
⑴单独设题。
比如,1998年上海高考试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个蹲踞而背倚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⑵用某些实词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比如,2005年高考:
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败逃)
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暮、朝:名词活用为状语)
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
明确本课内容: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同时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二、锦囊妙计
引导学生由概念走向课文内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
提问: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课件展示)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⑹左右欲刃相如。
⑺人皆得以隶使之。
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⑼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⑽范增数目项王。
⑾吾师道也……
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⒀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⒁吾从而师之。
⒂常以身翼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