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8 16:17: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760字)
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彭文田
祁东县毛坪中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作者二十多年的执教经验,吸收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对作文教学课前准备,课中引导,课后总结三个阶段的深入挖掘,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适度引导作用,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造良好的写作环境,走出一条属于学生自己的写作之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激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适度引导
正文: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课程改革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读写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初中语文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人教版)的作文部分也作了较大的改革,部分专家甚至强烈呼吁大幅度提升高考语文的作文比分,理由是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最主要的表现在其作文能力和口头交往的能力上。这是为语文教学“固本扶正”的举措,也是根治语文应试教育一剂良方,作为一名历经在农村初级中学任教20余载的语文教师。我深感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
下面我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粗浅尝试和体会。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指正。
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大多数人持有的教学观是片面的,这一矛盾集中体现在写作上。从宏观的角度看,良好的写作兴趣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良好的生存状态和写作心境。而现实的情形怎样呢?从教材谈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十多年,我们一直在黑暗中摸索,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尝试写作短文,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大学,费时十几年,却还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这与教材的呆板、模式化的弊病对学生写作所产生的误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教材不能贴近生活,缺乏趣味性或过于抽象,使我们的学生下了成倍的工夫仍未取得如期的效果,即使识字量暂时达到了需要,但缺乏像旧式启蒙教材那般流动的语感——不如“杂字书”中的“锅碗瓢盆”来得亲切,更不如对联活泼有趣。使用起来自然不可能象“酒逢知己千杯少”那么灵便。学生们受到的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大都存在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范文,轻下水。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 “大一统”的写作标准,使本该妙趣横生的学生作文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成了学生写作的常用道具。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