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对教师角色的几点要求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9 20:02:5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540字)
浅谈素质教育对教师角色的几点要求
河南省信阳高中 裴 霁 霞
摘 要:推行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成败和国民素质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具有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执教中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习和创造的本领,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角色;教育观念;心理素质;知识水平

素质教育要求造就高素质人才,所谓的高素质人才,即复合型人才,大致有四个方面的素质要求,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但造就具有各方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是教育工作者,这个“教育工作者”狭义的讲,又主要是指教师,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那么新时期素质教育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角色要求呢?笔者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现代教育的变革,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系统观念、控制观念、信息观念、创新观念以及未来观念等,同时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观念,要以发展作为教育的内核,积极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设法促使人得到整体的、内在的、持续的发展。树立新的发展观,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内在目的,只有树立新的发展观,教师才会保护和培育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可贵的创造精神,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扫除妨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各种阻力,为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教师应进一步体会邓小平倡导的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思想,确立教育不仅是为现实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观念;应设法开发学生的“成功智力”,培养学生的德性和个性,把教育教学的重点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习、教会选择、教会创造上来,使学生获得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