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题(19份)
- 资源简介:
邓稼先
2017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期中综合检测题.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 第三单元 第11课 台阶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 第三单元 第10课 老王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第6课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0课《老王》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1课 《台阶》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2课 卖油翁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6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课 邓稼先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2课 说和做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4课 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5课 黄河颂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6课 最后一课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7课 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8课 《木兰诗》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doc
期中综合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殷红(yīn) 赫然(hè) 哺育(fǔ) 取缔(dì)
B.诧异(chà) 金柝(tuò) 憎恶(zēnɡ) 愧怍(zhá)
C.彷徨(pánɡ) 涉猎(shè) 祈祷(dǎo) 惧惮(dàn)
D.迭起(dí) 澎湃(bài) 震悚(sǒng) 尴尬(ɡ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一拍即合 晴天霹雳
B.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九曲连环 鞠躬尽瘁
C.变幻多姿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迥然不同
D.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大庭广众 目不窥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由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得,一向鲜为人知的他一下子成为了焦点人物。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解析】A.搭配不当,“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孟非,而是“他主持的节目”;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活动”;D.语序不当,应改为“面对和思考”。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有关地理方面的著作,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1课 邓稼先
A卷 基础篇
1.阅读下列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 )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 )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 )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答案:xiònɡ àn xūn tǐnɡ
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极端 诞生 选骋 死而后已
B.谣言 戈璧 仰慕 层出不穷
C.癌症 决胜 胆识 妇儒皆知
D.睿智 叱咤 氢弹 锋芒毕露
【解析】选D。A项中“骋”应为“聘”;B项中“璧”应为“壁”;C项中“儒”应为“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解析】选B。“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矛盾。
4.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答案(示例):求索 磨难 长河 跋涉
5.阅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回答问题。
(1)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充满了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关怀。
②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第6课 最后一课 同步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步( ) 诧异( ) 懊悔( ) 惩罚( )
yào( )匙 qiǎnɡ( )迫 祈dǎo( ) ɡěnɡ( )住
2.选词填空。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吵闹 喧哗 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______(肃静 安静 寂静)。
(3)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 ______(柔和 温和 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3.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服饰描写 F.环境描写
(1)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4)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5)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
4.下面语段有三处错误,请根据提示加以修改。
①我几乎差不多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②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③带着又那么稳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1)第①处语意重复,应删掉“__________”。
(2)第②处标点符号用错了,应把“___”改为“____”。
(3)第③处用词不当,应把“_____”改为“_____”。
5.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及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本体:______ 喻体:_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本体:_______ 喻体: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法国作家。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16课 短文两篇
A卷 基础篇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以调素琴 ( )
(2)无丝竹之乱耳 ( )
(3)香远益清 ( )
(4)亭亭净植 ( )
(5)陶后鲜有闻 ( )
(6)宜乎众矣 ( )
答案:(1)调弄 (2)弦、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3)更加 (4)竖立 (5)少 (6)应当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选D。该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解析】选B。B项的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卷 提升篇
5.阅读《陋室铭》,完成(1)~(3)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 ______ ②有仙则名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