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60个字。
(文科类 初中语文)
勿让合作学习走岔道
谢佃春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们不应忽视课堂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要轻视文本解读,不该漠视课堂教学的品位。
关键词:合作学习 情境创设与动机激发 文本解读 课堂教学品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已成为我们走进新课程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学生要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培养这种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至少包括四个要素:①学生群体有一个共同的任务;②每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③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④小组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
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合作学习中,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被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方式取代,教师真正成为以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倾向于激励思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自主的“切磋”、“推敲”、和“商榷”等交流合作,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个体的情感体验,其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发展。
但是,在实施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疑惑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那我该做什么,怎么做?许多课堂由“我问你答”的变相启发走向“大家各说各的”、越乱越“民主”的怪圈。我认为:
一、合作学习不应忽视课堂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出现时,不仅怀有获得知识的欲望,还带着特定的情感和感知世界。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还不明白这节课要干什么、怎么办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