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个字。
初中古诗文中的互文举隅
互文是古诗文中屡见不鲜的句子,也叫“互文见义”。在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但由于对这种修辞格中学教材未作较为系统的介绍,有些教参、教辅读物也没注意,因而同学中经常发生对互文误注、误译的现象。如果师生们正确地掌握了它,就有助于提高自己阅读和欣赏文言诗文的能力。因为那类句子按普通文句是讲不通意思的,是作为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有必要举例谈谈。
那么,什么是互文呢?互文是“古人之文,有参互以见义者”,“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可见,互文属古文修辞方法之一,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之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综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的几十处,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一)、短语互文 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例如:
1、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2、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