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0个字。
教学随笔五则
合肥第三十中学 程立新
我的语文观
——牢记实用观,培养创新人
叶圣陶先生说:“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根据叶老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是干什么的,是用来交际的,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这里所说的“实用性”的含义。这里所说的 “实用性”应是具有多层次的内涵。首先,它表现为最庸俗最基本的工具性,即一般的口语交际,一般的读书看报,一般的应用写作。其次,它还表现为人类对理想、幸福、真理追求所必须依赖的高级工具性,即感情的熏陶,美感的增强,认识的提高,人格的形成,心灵的交流,高品位的创作等。这种语文实用观具体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应该表现为:
一.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同步。张志公先生说,在作文方面要培养学生“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其实用于整个语文教学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生存,生存离不开基本的交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最基本的运用词汇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当然生存之后便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语文教学更要为学生的将来做好更加厚实的准备。未来社会需要感情丰富,思想深刻敏锐,人格健全的人才,那么这种人才的培养是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能否从更高层次,即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工具性是决定当前语文教学能否突破窠臼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语文教学与创新教学同步。传统认为,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工具学科,主要是实用,不存在创新,这是对语文多么大的误解。就从最古老的“文以载道”的观点看,不同的社会与时代有不同的“道”,岂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理解这些“文”?时代在不断更新,文也必随之更新,对文的理解也必因时而变,”变”其实不就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是制约于时代的。另外,写作是一种需要,创作更是一种高级需要,如果没有创新,就必然会千篇一律,那么还有什么写作或创作的必要?从大一点方面说,人类的精神家园将会一片荒芜,不!应该说简直就会呈现出一片的沙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难道“新”仅仅是指“新的知识,新的内容”,其中没有创新之意?韩柳发起的复古运动,难道仅仅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简单回归,其中没有时代的创新?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难道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