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各地模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12则
- 资源简介:
约11530字。
高考考前各地模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12则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日前,北京大学招生办在公布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结果的同时,给初审未通过的考生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尽管你未能通过本次自主招生选拔,然而请你相信,这是一个无关乎成败的结果判定,在你的身上,依然有我们看重的执着和自信,而它比这次选拔的结果更能决定你的未来。”信中还表示,北大正致力于打造多维量才、多元选才的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希望用一套跨越“优”与“劣”二元对立的评价体系,去拥抱在考生身上体现出的多种可能。信中鼓励落榜者:“当你有一天能定义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个世界就是你自由驰骋的天地。”
北大招生办的这封公开信,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 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2.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小王和小刘对是否后悔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选择的感想。这句话就表明了这则材料的整体含意,这是我们写作的边界,也是我们整体把握题意的依据。我们的立意,可以从这一句话中提取重点,我们的立意,可以重点放在“是否要后悔”的问题上,可以放在“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的问题上。
1. 是否要后悔?
(1)确实后悔,光是刷题的高中生活,太无趣,过来之后也觉得意义不大。
(2)不应该后悔,这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
(3)不应该后悔,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应该后悔。
(4)辩证看“是否要后悔”的问题。
2. 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1)学习为主,高考为目的。
(2)学习为主,也可以兼顾全面发展
(3)不要以考上大学为目的,要以自己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地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