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1 19:21:3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90字。
润物细无声---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漳州华侨中学    江飞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是春雨,不但要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象春风、似雨露,让学生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所以说,语文课更应该是一门教人做人的课,它比政治课承担着更为全面的德育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怎样根据具体课文的特点巧妙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浅谈。

要想研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必须正确理解什么是德育?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什么?
德育的内涵和实质,就是把居于一定社会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和态度以及道德规范,通过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的一种社会活动。我们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代在思想、道德、政治、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要求,加以科学的组织,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使之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纵观近几年的学校德育教育,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人将学校德育教育喻为“救火车”,将德育工作者比作“消防队”,社会需要什么,德育就去抓什么。把德育视为“万能的救世工具”,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德育实践,忽视了德育的本性——对人及人性的提升的关注,显示出我们当前急功近利,功利化的倾向。其次,在教育要求上,重政治教育要求,而轻视了健康人格培养的要求;如果仅仅将德育教育局限于政治教育,那势必不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格。目前,中学生因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产生了许多冲突和矛盾。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长期精神沮丧,造成精神症;更甚至有的因存在人格缺陷而干出了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这些问题,单靠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奏效的。第三,在我国,教育工作者把所谓的“德育工作”同教学平行,似乎默认教学属于“非德育工作”,这就造成了伦理上的混乱,并导致实践上长期忽视学科教学的间接德育的局面。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政治课老师的任务,与其他人无关,我们只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仅仅靠政治课上的德育教育,效果是甚微的,只有每个教师将思想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德育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