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应善于找“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5 20:06:2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00字。
公开课教学应善于找“点”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汤胜
目前在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大到一种新的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一套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小到一次简短的教学专题探究,都离不开公开课的身影。可以说公开课已成为语文教学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沟通教研各方的一座桥梁,是教师观摩研讨的一种主要载体,也是语文教学教研中一种有效资源。
同时,任何一次公开课的开设,背后都有旗帜鲜明的指导思想,开课者都想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向观摩者阐释自己的教学理念或教学范式,因而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这种有效资源,提高公开课教学质量,让它对更广范围内的语文教学产生更有效的作用,就需要更多的语文教师来关心和思考。笔者认为要上好一堂公开课,教师应善于找以下几“点”:
 教师要在教学备课中找准视点。
这里要说的视点也就是教师对文本教学解读的视角、着眼点。一篇文章,解读的方式、切入点有许多种,教学内容也因人而异各有偏重。因此选取一个恰当的视角,是上好公开课的前提和关键。这里的视角大部分情况下是我们备课过程中教学目标部分阐述的内容,但更多情况下是教学重点中特别强调的部分。所以选准了文本教学的视点,就应将其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如《再别康桥》中可以选取赏读意象和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或重点。
视点有时不能狭隘,它可以是一条线,甚至于一个方面。如笔者在上《胡同文化》(曾获市级精品课)时,就选取“胡同文化的阐释——语言品味——情感剖析”这条线作为教学中的视角,文本的解读涉及到课文内容、语言、情感三方面,这样井然有序地安排整堂课的教学,已取得良好效果。
写到这里,笔者想推荐于漪先生的一段论述,大约对所有语文教师在精心构思公开课时都有一种启发与指导意义。于漪先生认为,“课文的内容和语言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是借助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她进一步强调,“只有真正体会到文中语言文字的精湛,你才会真正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感情的深处。”①我想于漪先生的本意就是希望语文公开课要强化语言教学功能,教师备课的视点要落到实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