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试题(4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一)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三)+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四)+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质量检测(一)
一、基础巩固(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竭:缺失
C.赵盾弑其君 弑:杀。古代称臣杀
君、子杀父为“弑”
D.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披:披着,穿着
解析:选D D项,披:分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敏于事而慎于言触槐而死 B.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过也
C.厚敛以雕墙今近焉,请以遗之 D.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选B 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D.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解析:选B A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项,“阙”通“缺”。D项,“匪”同“非”。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
A.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夫人禀五常
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解析:选D 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或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默写下列名篇名句。(8分)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孟子见梁惠王》)
(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善莫大焉!
(《左传•晋灵公不君》)
(4)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________________,不作瓦砾长存。(《史通•直书》)
答案:(1)小人长戚戚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过而能改 (4)宁为兰摧玉折
二、阅读提升(54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
……
阶段质量检测(三)
一、基础巩固(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居:居处,接受
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忤:冒犯,触犯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机:机会
D.则文辞不能达 辞:言辞
解析:选C C项,机:关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便即护短不纳
B.亦犹夫人之情也
C.须大段著力
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解析:选A 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古今含义相同。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3.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
解析:选C C项,履:名词作动词,踩。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古之学者为己 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
B.用之则愈明 木受绳则直
C.事已却悔,如何 今当读何书
D.也知此为天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解析:选C 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A项,结构助词,“的”。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D项,判断动词,是。
5.默写下列名篇名句。(6分)
(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谏》)
(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
(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心说》)
答案:(1)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2)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3)著而为文辞 则文辞不能达
二、阅读提升(60分)
(一)课内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22分)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