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同步辅导教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6 17:23: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2000字。18讲。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
一、教学内容
高三语文怎样学
二、教学重点
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指导
高三语文怎样学呢?这可从两方面来说:
一、是高考语文怎样考?
它对高三的学习和复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二、是高三语文课本,尤其是第五册课本怎样学、怎样用,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对高考有帮助。
(一)高考语文对学习和复习提出哪些要求
高考语文主要考五个方面的内容。下面依次作阐述。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这一部分考查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
方式是6道选择题和3道表达题,占30分。
(1)识记最基本的语言知识
这有两道题;一条是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即通常所说的考汉语
拼音;一条是识记现代汉语字形,就是通常所说的辨别错别字。这两道试题的基本特点是考常用字的读音和书写,不考生冷的字。K从读音来说,主要是选择常用字中的两类字要求考生辨别读音的正误。这两类字是:异读的形声字和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形声字,按其结构原理,一般应读声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形声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绮丽”的“绮”应读qǐ,而不读qí;“旖旎”这两个字也是形声字,但应读为yǐ nǐ,而不读qí ní;“憧憬”的“憧”应读chōng,而不读tóng。再说多音字。现代汉语中的多音字数量也比较多。但它一旦组成词,读音就固定了。如“横”,在“蛮横”中读hèng,在“横竖“中读héng;又如“蹊”,“蹊径”中读xī,在“蹊跷”中读qī;又如“省”,在“省悟”中xíng,在“节省”中读shěng。
从辨别字形来说,主要选择常用字中的两类字:一类是形近而误写,如“气概”的“概”与“愤概”的“概”,“戳穿”的“戳”与“杀戮”的“戮”一类是音同或音近而误写,如“调敝”的“敝”与“掩蔽”的“蔽”,“融会贯通”的“会”与“汇合”的“汇”。
懂得字音、字形上的命题特点,就要在平时多加留心,读准常用字的字音,把常用字写正确。
(2)使用词语和辨别病句
先说使用词语。这里所说的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成语。表现在试卷上通常是3题,即使用实词、虚词和成语各1题。命题的特点是注重常用词语的辨析和运用,实词如“正确”与“准确”、“庄重”与“郑重”、“演练”与“演示”、“品位”与“品味”、“云集”与“聚集”等,虚词如“何况”与“况且”、“又”与“再”、“一再”与“再三”等,成语如“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炙手可热”与“趋炎附势”、以及“汗牛充栋”、“左右逢源”、“安步当车”、“光怪陆离”等。主要是辨析词义、使用范围、搭配关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三间的微细差别,以正确选用。懂得命题的这一特点,就要在平时积累词语、注意使用词语,特别要掌握课本上学过的常用词语。
再说辨析病句。高考所涉及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考查形式,主要在第I卷用选择题,有时在第II卷语用部分有改错题。命题特点,一是注重常见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二是句子较长,辨别有一定难度;三是例句多来自现实生活,有时来自学生的作文。懂得命题的特点,就要在平时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辨别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3)此重组为主的语言表达
这是所说的以重组为主的语言表达,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式。以重组为主的语言表达,主要放在第II卷的第五部分,通常有三道题。其命题特点:一是综合性,通常把几种能力要求组合在一道试题里,最多的是把仿用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结合在一起考;二是开放性,即答案是唯一的。通常是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只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就得出;三是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相结合,特别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像今年的第25题要求另选喻法和本体,依照4句话另写一组句子的试题就很典型地反映出这三个特点。因为题目有一定难度,因而得分率也是比较低的。懂得这类试题的特点,就要在平时多看多练。尤其重视养成自己的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还包括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留到以后再说。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1)识记文学常识
这里所说的文学常识包括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本项内容的考查,因为主要是考“识记”,所以有谈化的趋势。从掌握的角度来说,主要记住课本和读本涉及到的在中外文学史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记住课本所讲到的有代表性的文体知识,如古代的诗、词、曲和现代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常识。
(2)默写名句名篇
高考在前几年考过名言警句的默写,2002年开始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从“常见”、有“名”的限制来看,要注重初、高中语文课本上规定背诵的那些名句名篇、特别是名篇中的名句或著名的片断。因为是“默写”,还得注意把字写正确。默写中有错字就不能得分。
3.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人阅读包括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从古文阅读来说,首先要转变阅读观念,就是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读,而不能完全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章。更重要的是,古文阅读的考查,强调依据语境来理解字、词、句突出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内容要点、评述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古文翻译从今年开始,古文翻译不用选择题,而要求考生作直接翻译。从今年考的情况看,要求翻译的两句话并不难,但考生答题的情况不大好。这就要引起重视,要练就准确直译的本领,而不能“大而化之”。
再说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从2002年开始,要求考生直接答题,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其答题情况总不理想,许多考生不知道“折柳”这个常用典故的寓意,不会分析鉴赏。这便启示我们:平时要练就读懂一首古代浅易诗歌的本领,熟记课本上学过的一些典故,同时,要练习具体的鉴赏评价能力,而不能“想当然”说如此。
4.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解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每年高考语文试卷,选一篇自然科学类(或社会科学类)文章和一篇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各出四大题,总计为30分。自然科学类的好文章,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社会科学类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考查提取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而文学作品则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考查鉴赏评价的能力。有人对近两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命题特点作这样的概括:理解是基础,分析综合(指思维方式)是关键,鉴赏评价是重点。这种看法是符合实际的。从考生方面来说,要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要从下列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适当扩大阅读面,尽可能多读一点不同类型的文章。社会科学类就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教育、艺术等。自然科学类包括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字和议论文字两类,文学作品更是多种多样,各方面都要有的涉猎;二要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就阅读质量而言,要能迅速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文中主要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要能准确把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要提高答题能力,特别要提高准确回答鉴赏评价题的能力。
5.写作
写作与阅读一样,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高考作文,从1999年起,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从2000年起,评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作主要应围绕这两点。
先说准备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创造性以及提倡自由表达的特点,已为人们所共知。但是,知道文的特点与写好作文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要写好话题作文,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应在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自己上多下功夫,而且主要应在关注人们的心灵世界和价值取向上下功夫,要在写作的个性化上多下功夫。换言之,要注重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受,不要跟着别人跑,不要说人们已经重复过多少遍的套话,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不要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不要总是爱好“故事新编”之类。要注重写自己“遇到、见到、听到”的令自己的心灵受震撼的事情。
再说追求两个“等级”。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包括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语言通顺、书写规范等。看起来要求并不高,但是,我们不敢说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已经达到这样的要求,似乎可以这样说,多数高中毕业生还没有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基础等级仍存在需要“追求”的问题。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这样的要求虽然比较高,但也不是不可企及的,达到其中所包含某些具体要求,还是可以做到的。问题表于是否“追求”。我反复强调追求,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没有追求,便不可能有“发展”,还因为不少高三同学因种种原因,对作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二)怎样学习、运用第五册课本
对这个问题,我提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充分利用课本落实上列高考所涉及的各项要求,提高应试能力:二是落实课本自身提出的各项要求、提高读写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实际上是统一的,只是课本自身的要求更高一点。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把它们分开来说。
1.充分利用课本落实高考的各项要求
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就是“高考语文不考课本”。它妨碍着对课本的学习和使用。其实,高考只是不选用课文作为命题的材料,从来没有说过高考语文不考课本。只要接触过高考试卷的人都知道,高考前几题的语例主要来自课本,文言文阅读来自课本的语例有三四个,至于其他试题大多可从课本中找到来历。可以说高考要求的是对课本的融会贯通。打个比方说,高考数学试卷几乎没有一道题选自课本,你别因此而不学数学课本吗?过去的语文课本确实存在与高考语文脱节的现象,现在的课本与高考的要求大致是一致的,因此要学好、用好课本。如果在高中三年中有一年不吸取新东西,而只在那里“炒冷饭”做试卷,这考生就不符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2.落实课本自身提出的各项要求
从阅读的角度说,第五册课本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哲学论文或随笔,第二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它们都属于一般的社会科学类的议论文章,其阅读的总要求是“质疑思辨”、“融会贯通”,着重培养理解、分析和研讨的能力,其具体要求与高考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完全一致。第三、四两个单元选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