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80个字。
浅谈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赵莉
素质教育是指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关键在于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采用适当的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教育方面着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我们强调要素质教育,就不应该只注意形式上的素质教育,而应该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笔者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就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些方面进行讨论。
从语文教学上来说,应该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努力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提倡快乐教育,使学生变学习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从语文教学的手段上来看,要注重目的的引导性,教学手段是为了目的服务的,并不是说教学手段越花哨越好,而是要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首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园丁,教师本身也应该注重自身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发展才能保证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必须有比较宽广的人文视野,有较扎实的语文功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现状,必须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笔者曾经为了教学《秃鹰》,查过相关资料,发现原来就秃鹰来说,与美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于是继续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并且结合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一些污染问题,进行了讲解,引起了学生广泛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要教育别人,必须先教育好自己,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来说,必须得到高素质的教学工作者的支撑,素质教育才可能真正得到实行。笔者认为,一个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教育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态度上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师德,也就是说有良好的个人道德素质,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如果教师能够从风格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并由此感染、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