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全一册学案(打包34套)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34套)岳麓版必修3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分层突破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分层突破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分层突破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4课理性之光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分层突破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1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音乐与美术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9课电影与电视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分层突破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3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2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3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3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3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707270133.doc
单元分层突破(一)
[自我校对]
A:无为而治
B:不相胜
C:变法革新
D:仁
E:仁政
F:制天命而用之
G: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H:伦理纲常
I:君主专制
J:圆周率
K:《齐民要术》
L:《本草纲目》
M:印刷术
主题一 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及原因
[核心整合]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儒家的“仁政”思想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变革,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压制
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时代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阶段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人民起义风起云涌,王朝政治专制腐朽,八股取士因循死板,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即时演练]
1.《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内容和明清科举取士的内容。《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当时理学占统治地位,科举取士的命题范围在四书五经内,材料中贾父强调四书的重要性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孔子的地位发生动摇,也没有反映富家子弟弃儒从商,故排除B、C两项。《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反映了清代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 A
主题二 明清之际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核心整合]
1.经济: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推行重农抑商,致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2.政治: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对科技的发展束缚越来越重。
3.文化:明清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代“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重点: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2.难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材整理1 孟子、荀子与儒家
代表 孟子 荀子
地位 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 (1)核心:“仁政”学说;继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发展——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2)人性论:主张人性本善说
(3)义利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1)天命观(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2)人性论(道德思想):主张“性恶论”,但认为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3)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影响 (1)唐代以后,《孟子》被当做经典,列为“四书”之一
(2)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误区警示] 孟子与荀子人性观比较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表面上看根本对立,实质上都是强调儒家学说的教化功能,或强调弘扬善意,或强调去恶扬善。
教材整理2 墨子与墨家
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主张“兼爱”:也称为“仁”,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与孔子所说的“仁”有很大差异。
(2)主张“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3)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4)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影响
(1)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到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教材整理3 庄子与道家
1.主张
(1)哲学观:“齐物”,认为事物无本质区别。
(2)人生观:“逍遥”,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
第4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重点:程朱理学的主张;陆王心学的内容。
2.难点:对宋明理学进行评价。
教材整理1 儒学的危机
1.儒学危机: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到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儒学创新: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误区警示] “三教合一”并不等同于“三教统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教材整理2 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
(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求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融会贯通而明“理”。
4.影响
(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3)明初,确定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重点:“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影响。
2.难点:“双百”方针是中国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教材整理1 “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
毛泽东在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地位
是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3.影响
(1)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
(2)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开阔眼界,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材整理2 遭遇曲折
1.严重干扰
(1)原因: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2)表现
①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人士被错误地批判。
②一些进行了“争鸣”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迫害。
2.纠正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纠正。
3.严重破坏
(1)时间:“文化大革命”中。
(2)结果
①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八个“样板戏”独占舞台。
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
教材整理3 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把“双百”方针当做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机。
2.表现
(1)文学艺术领域: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争奇斗艳。
(2)学术、科技领域: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
[误区警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现了文艺创作的绝对自由
“双百”方针不是自由化方针,其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