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
论文内容概括:
巧用排比可以增加文章文采,巧用排比的方法有四种:
1、 事例式排比;
2、 比喻式排比;
3、 相同材料写出不同话题、中心的排比句;
4、 巧用排比构造全篇:其一是主体段构成排比段,其二是首尾使用排比,前后呼应,浑圆一体。
巧用排比,创作美文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夏晓英
根据近几年高考作文阅卷实际操作,我们知道,一篇上乘的应试作文,要得高分,除了中心集中、内容充实、立意深刻、感情真挚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文采。虽然内容与形式相比,形式实质上只是表达工具而已,自然都是为尽可能完美地表达内容服务的,然而,形式所占的分数,却都在60%左右。
怎样使文章更有文采呢?
1、 用词丰富;
2、 句式灵活;
3、 引用诗词、名言、警句等;
4、 善用修辞:如排比、对比、比喻、通感、设问、反问、拟人等。
在这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平常的实际操作,重点谈谈在作文教学中排比的使用训练。
方法一:事例式排比。
如2001年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在心田上放牧》(话题:心灵的选择)就用了一组事例式排比:
毕加索选择了创作,饿着肚子写成了《烫衣妇》;
鲁迅选择了文学,便把刀和枪毫不留情地投向茫茫的黑夜;
李素丽选择了乘客,才会“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
王伟选择了国家,把身影留在了永恒的蓝天;
许真惠选择了亲情,把三个弟妹拉扯成了博士生;
汪洋湖选择了党性和人民群众,“勤政为民”成了他的一生恪守的座佑铭;
李向党选择了奉献,才会二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
再如2001年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倾听心灵的声音》也用了一组事例排比:
李白因为倾听了内心的声音,放弃了需折腰事权贵的官场生活,游历四方,放歌笑孔丘。
凡·高因为倾听了内心的声音,不为金钱,不为权势,只凭对生活对艺术的满腔热情,作出了后来举世震惊的画。
拉斐尔因为倾听了内心的声音,而不刻意模仿教师达·芬奇作的深刻而有内涵的圣母,而是创作了有自己风格的既像一位端庄的妇人,又很神圣的圣母,尤其是他的《西斯廷圣母》更是流传了几个世纪。
这两篇文章所用的事例排比,都从“怎样选择”这个角度行文,从多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如果单看这两组排比的每个分句,其实他的语句也很平常,但一组织成排比句后,言简意赅,语势贯通,一气呵成,论证有力,使整篇文章生色不少。
也有一些同学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使用排比,但常感写出的排比句生硬,不合题意,甚至弄巧成拙。其实是方法还不完全得当,再加之训练时间、次数过少。
作文中运用排比一定要掌握好三个具体的方法:
第一、紧扣作文话题和中心。
如《倾听心灵的声音》中每个分句都出现了“内心”,因为“内心”与“心灵”是同义词;第一分句中的“放弃了需折腰事权贵的官场生活,游历四方,放歌笑孔丘“,第二分句中的“不为金钱,不为权势,只凭对生活对艺术的满腔热情,作出了后来举世震惊的画”,第三分句中的“不刻意模仿教师达·芬奇,而是创作了《西斯廷圣母》”等语句,实际上扣紧了“选择”这层意思。因而整组排比就扣住了本次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
第二、例举事例的角度最好不重复,或中或外,或古或今;或正或反;或科学家,或革命家,或作家,或画家,或诗人,或时代英雄等。
方法二、比喻式排比。
如《倾听心灵的声音》用了一组非常漂亮的排比句:
这来自心灵的声音,犹如一滴最纯净的泉水,让平静的心泛起层层善良的涟漪。
这来自心灵的声音,如同一首清冽悠扬的曲子,融化了僵硬的寒霜。
这来自心灵的声音,如同一阵清凉的春雨,滋润了干旱的心头,滋长了快乐的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