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30字。
诵读欣赏 古诗两首
盐城市盐都区凤凰桥实验学校 李全慧
邮编:224001 电话:13851053108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培养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古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背诵、默写。
(三)情感体验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
1、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思路: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媒体
1、教学具准备
2、多媒体课件撷英
(1)课件资讯
(2)素材准备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一、导入: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两首诗或以旧题写当时战事,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或写人世间诀别,表达对山河沦丧的无限悲愤,对家乡亲人无限依恋和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念,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两首诗 (板书:课题、作者)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家居福昌的昌谷,后人因此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母亲见他做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他在《咏怀》诗中也说:“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二十多岁便白发飘落,哪会有南山之寿?果然他只活了27岁。李贺做诗务求新奇,人称“奇才”“鬼才”。李贺诗注本甚多,以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最为通行。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出版陈治国编《李贺研究资料》,辑录历朝诗评家对李贺及其诗歌的评论,非常有用。
背景:诗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多次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上写的。当时诗人年仅17岁
趣闻:唐人张固《幽闲鼓吹》证载一则趣闻:元和二年(807)秋天,著名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