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43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4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2/11 16:12: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8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17年秋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学案(43份打包,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播的变迁(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 开辟新航路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6课 早期殖民扩张(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练习.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练习.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第七单元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 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
  1. 原始社会,传说________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2.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________技术。
  3. 汉朝以后,_____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它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二、 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1.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汉朝修筑了________、白渠、________等水利工程。
  2. 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________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________,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____________;明清时出现____________。
  三、 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____________所有。
  2.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________。
  3.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________逐步确立。
  四、 小农经济
  1. 时间:________时期。
  2. 条件:铁农具和________的逐渐推广,封建________的确立。
  3. 基本特点
  (1) 生产规模小,以________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2) 分工简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________。
  (3) 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及交纳赋税,即________。
  4. 地位: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________。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一、 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1. 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________生产。它凭借________,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 地位: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____地位。
  二、 古代中国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 冶金业
  (1) 冶铜技术:________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青铜精品有________、四羊方尊、________青铜礼器等。
  (2) 冶铁技术:________晚期,已有铁器。_______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两汉出现________技术。东汉时,______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 炼钢技术:两汉出现______技术。南北朝时期使用________。
  2. 制瓷业:________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______。______时期,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______时期,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________、彩瓷、________异彩纷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道题目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中国古代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期。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土地制
  ……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考要求:商人的来历(识记);交子出现的时间和地位(识记);北宋城市发展的表现(识记)。
  教学过程
  【基础过关】
  (一)历朝概况
  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故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繁荣
  (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水平不高,艰难发展
  4、隋唐:得到发展
  (1)都市:邸店、柜坊、飞钱
  (2)农村:集市贸易
  5、两宋:空前繁荣
  (1)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依然繁荣
  (1)一些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4)出现地域性商人团体——商帮(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1)区域分布:一般设在县治及县治以上城市中的特定位置(宋朝以前县治以下一般禁止设市,故唐朝农村集市属于非法“私市”)
  (2)特点:管理严格
  ①坊市分开:即城内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
  ②专人负责:市令、市长或市丞(其官署叫“市楼”或“旗亭”)
  ③时间限制:必须按时开市闭市
  2、宋及以后
  (1)区域分布:由县治及县治以上城市中的特定位置逐渐普及到城郊和乡村
  ①草市:城郊和乡村的定期集市
  ②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湖北)、佛山镇(广东)、景德镇(江西)、朱仙镇(河南)
  (2)特点:管理宽松
  ①坊市合一: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不再严格分开
  ②打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③官府不再直接监管
  (三)城市发展
  1、代表
  ①长安(即西安,西汉、唐朝都城)
  ②洛阳(东汉都城,唐朝东都)
  ③开封(北宋都城)
  ④临安(即杭州,南宋都城)
  ⑤大都(即北京,元明清都城)
  ⑥扬州
  ⑦益州(即成都)
  2、趋势:南方城市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四)对外贸易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又名东江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水利灌溉: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利设施: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历代治理黄河;西域——坎儿井。
  二、耕作方式①商周时期:简单协作 ②春秋开始: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男耕女织”
  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井田制西周最盛行,名义上土地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的三种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④租佃关系: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4、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五、手工业
  a.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技术已相当成熟——司母戊鼎、龙虎纹尊  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 ③燃料煤:始于汉代,北宋相当普遍 ;焦炭:始于南宋,明朝流行
  b.纺织 ①丝织:上古时代,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唐代,出现缂丝技术。②棉织: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后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制瓷:世界最早。东汉晚期: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工艺成熟,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彩瓷;明清:制瓷工艺更加丰富多样。
  d.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