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先生到重庆》ppt6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2张,学案约7800字。
第9课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1.了解人物特写的写作特点,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并区别特写与消息的特点。
重庆谈判与《沁园春•雪》的发表
1945年10月,毛泽东主席率中共代表团从延安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就在谈判期间,毛主席见到他的老朋友一代名词人柳亚子,分外高兴,随后就手书《沁园春•雪》于一页印有“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相赠予柳亚子。
柳亚子读后,内心大为激荡,即唱和一首《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在柳词《沁园春》之后,他又写了一首自跋在诗后,“……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
在给尹瘦石的这篇跋文中,柳亚子继续写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柳词一出立即引起普遍的关注,因人们已从他词的题序中知道了毛主席写有一首《沁园春》咏雪之诗。一时报人及文化人多方奔走,四处寻找,而抢先一步首发于报纸上的是吴祖光,他当时在重庆一家民营报纸《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当编辑,于11月14日在该报第二版副刊上刊出,并加有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此诗一出,若平地一声春雷在重庆造成大震荡,一夜之间人民奔走相告,评论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国民党一时慌了手脚,蒋介石亲自责令国民党中宣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昼夜之间,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各个报纸刊登大量的与毛主席针锋相对的《沁园春》,而且还著文攻击毛泽东有“帝王思想”云云。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对国民党当局的恶劣行为也给予了反击。
背景链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算是胜利了,但国内问题仍然危机四伏,当时国共两党商谈早已陷于停顿,为了避免国家再次陷入内战的漩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促进,终于由蒋介石电请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共商国是,毛泽东先生慨然电复应约。于是由张治中和赫尔利坐专机到延安去迎接。就在8月28日那天,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彭子冈作为《大公报》的著名女记者,借机采访了毛泽东,并对这一历史史实作了真实的报道。
名家简介——彭子冈
彭子冈(1914—1988)中国新闻家。原名彭雪珍。1914年2月7日生于江苏苏州,1988年1月9日卒于北京。1936年中国北平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她以《大公报》记者名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