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冽人悄怆,千万孤独谁人知——《小石潭记》教学实录3
- 资源简介:
约3820个字。
刘淑云:山清水冽人悄怆千万孤独谁人知——《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品读作者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欣赏山水风景之美。
2、品味柳宗元的孤寂心境,体会人格品性之美。
3、品析中国文人的山水情结,领略人文思想之美。
【教学过程】
一、巧猜作者,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学仿《诗词大会》,根据所出示的知识猜作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
@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柳宗元)
拓展了解: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画廊式地展示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水经注》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的流露。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过渡语:我们今天就跟随者柳宗元的足迹和心迹一起来赏读他的《小石潭记》
二、朗读全文,纠音正字
课文一共分五个段落,最后一段写了随行的人员,我们先看看一共有谁跟随一并前往的?(五加一)
过渡语:除此之外还剩四段,我们逐一赏读分析。
三、赏读课文,逐段分析
第一段:初遇石潭
生读生译师指导(掌握重点词汇:珮环、清冽、坻,屿、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思考问题:
1、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人“隔篁竹”,未见潭水,却已清晰可闻“如鸣珮环的水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清雅悠扬,缭绕于竹林之中,碧水之上。
教师解读:作者在这里用了新颖而美妙的比喻,以“鸣珮环”,使本诉诸人听觉的水声,变成了可审视、可欣赏的具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