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讲,约12480字。
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原因之一是平铺直叙,克服这个毛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掌握好“详写、略写和不写”,使文章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另一个原因是空洞平淡,联想和描写是克服这个毛病的两个重要方法。从这一讲开始,我们首先来练习描写。
第十一讲 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描写,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动态具体真切地勾画出来,使其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以引起某种程度的美感或快感,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概括和讲述,使读者清楚、明白。
如果把叙述比作搭骨架,那么描写就是添血肉。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不会叙述是最低等的作文,读者读都读不明白,还谈得上别的吗?但是,只有叙述,没有描写,也不是好作文,这样的作文往往显得空洞平淡,无生气,不生动。设想一下,如果连着念几篇这样的作文,读者不困才怪呢!怎么办?就要运用好描写,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就是成功地运用描写的典范。为什么这篇一百多年以前写的文章,事情发生的地点离我们又有几万里之遥,而我们今天读起来是那样激动呢?就是作者的描写使我们的眼睛好象看见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的耳朵好象听见了当时的声音、使我们的身体好象接触到了当时的气氛,也就是使我们有了“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讨论:
从《最后一课》中找出一段描写的语言,说一说这是什么描写?这段描写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试着把这段描写从文中去掉或者改写成叙述的语言,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要写出好作文,就要学会清楚明白的叙述,也要学会生动形象的描写。学习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贴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绘事物,要符合实际;二是要抓住特征,就是要抓住被描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东西;三是要注意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描写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影响中心的表现,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描写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学好描写,首先要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做个有心人。有了平时丰富的积累,描写起来就会感到轻松自如了。开始练习时,以想好描写的思路为重点,词语可以朴实一些,逐渐地把重点移到词语上。(请你读一读语文第一册77页莫泊桑的那句话。说得多么好啊!)具体练习时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片断练习,二是改写自己以前的作文,把那些无足轻重的罗里罗嗦的废话删掉,腾出“地方”来,看关键的地方哪里不生动、缺少描写,就给它加上。最后要记住一点,描写和叙述有时是可以区分开的,有时又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所以一定不能为描写而描写,写得像打补丁似的。
v 写作训练 v
1、试分析例文《难忘啊,哺育我成长的外公》、《一片落叶》、《我成长中的一件事》里面的描写的作用。
2、重新观看杰克逊演唱的《拯救地球》MTV ,写一段描写片断。
第十二讲 把人物活生生地送到读者面前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
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