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思维能力训练
- 资源简介:
(约1580字)
浅谈作文教学思维能力训练陈屿中学 柯素萍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输出”,它既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又需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这些都离不开思维,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思维“再现”,而是一个思维创新过程,一篇好作文应是多种思维方式协同合作的结晶。因此,要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必须将思维训练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一、借助想象能力,发掘潜在思维中学生正处在开发思维,发展思维的最佳时期,它们具有开发不尽的思维潜能。在作文教学中,借助想象,是激发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能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首先应放在想象能力的提高上。良好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者再造想象产生和完形的过程。读者根据所揭示的语言符号,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经过归纳、组合,从而在头脑中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形象,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比如讲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学生可随着教师的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教学手段,唤起和调动头脑中的各种图景,剪辑而成一幅恬淡、洁净、温馨的山中秋景园。这种再现于阅读者头脑中的形象,越具体越清晰,久而久之,必将增强阅读者的再造想象能力。但作为作文指导,还必须进一步倡导和鼓励学生再度调动积贮的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展现的再造形象,尽量以准确简洁的语言予以复述表达,以此巩固和强化再造想象能力。反之,这种日益强化的想象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思维,使思维潜能得以发掘,并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二、通过“反弹琵琶”,激发创造思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这“多种方法”,既包括在阅读教学中,也包括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在写作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是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这种方法又很能创“新意”。它通常被运用在话题作文的切入口上。众所周知,话题作文文体自由,取材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学生创造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在作文过程中,当学生思维感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