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 资源简介:
约12440字。
山东卷
题目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贴合时代脉搏 向全国卷靠拢
2017年是山东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去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聚焦“行囊与旅程”之间的关系,今年则关注了社会时事: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让各色人等进入书店或阅读或休息,从来不驱赶读者,书店认为这样做有意义和有价值。考题要求考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谈自己的看法,应和了“文章合为对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行文传统。命题者命制这个平和、平实、蕴藏着时代精神的作文题,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降低审题立意难度,向全国卷靠拢,实现命题的平稳过渡;二是倡导主流价值理念,引导新风尚。
今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命题者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选择立意。选择文体。总体来看,作文命题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达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播、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问题。
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