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 资源简介:
约14480字。
浙江卷
题目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考题解读
关注传统文化 紧扣时代脉搏
2017年高考浙江卷的这道材料作文题,既在意辩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紧扣时代脉搏,内容在强调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突出了时代性;而从考试的向度和信度上看,它既考虑到了广大考生的普惠性。又有利于部分写作尖子特长的发挥。
考生写作时,要考虑到三个方面:
一、领会这“三本大书”各自的含义
“有字之书”常指各类纸质书籍(而今也包括电子书籍),从四书五经到当今的各类专业书籍,它可以给人以知识,拓人以视野,让人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无字之书”重指阅历,即考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经受的人与事,并从中学会待人接物的方式,提升积极工作的才干,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心灵之书”则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更倾向于较高层次的人生的信仰,它是支撑一个人、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三本大书之间在内涵上呈层层递进的关系,在内容上则呈交叉和层递式关系。总之,这三本书,要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要在读万卷书的前提下,行万里路,并能每天三省吾身,反求诸己。论证时能说清这三者关系最好。
二、懂得这“三本大书”背后的危机
现今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中小学生如此,大学生毕业后也如此——他们只看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书,那些能怡人心情、提人精神的书,几乎无人问津。他们最多也就看看新闻,浏览下微信或报刊上的东西,阅读从整体上呈现零碎、肤浅和娱乐化的特点,现如今,他们看得最多的,是有字的“心灵鸡汤”或“养生汤”,对于其他方面几未涉及。由此导致他们的思考浅薄、人文情怀缺失、家国理想了无、处世之道随意,更不要说大师与我们的距离是如何的远离。若能关注到这一点,则是有质疑能力、有创新性的作文了。
三、思考这“三本大书”潜藏的评说价值
这则材料导向的。仍然是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题干中“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句话,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