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 资源简介:
约9490字。
全国II卷
题目
四、作文(60分)
22.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少年精神 时代芳华
从主题上看,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的化育作用,与新考纲中明确规定“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以及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契合。
从内容上看,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成一条条言简意赅的金玉名言流传广远。试题材料中的名言虽只有6句,但涵盖了胸襟抱负、人格养成、品行修养、批判精神、理想追求等核心主题,凸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使命担当、志向高洁、追求一流的精神品质。
从形式上看,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该作文题由材料加任务两大部分组成。材料属于名人名言型,具体任务解读尤为关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化博大精深,名句化育后世”属于6个名句的“上位”理解,相当于对名句的意义进行总结,最好不要以此作为整篇作文的立意,否则会显得空洞、浮泛。立意时应该着眼于对名句的理解和思考,具体的任务指令是以6个名句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其中隐含了几个思考步骤,这也是该作文的写作难点:
首先要准确理解6个句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②句体现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家国情怀,第③句体现了“各美其美”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第④句体现了胸怀“天下”的高远志向、壮怀抱负,第⑤句体现了绝不盲从的清醒判断和“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担当。
其次要运用“异中求同”的归纳思维整合名言、聚合阅读,提炼出共同的话题从而明确主旨。这一步考查学生思想点的拼接能力,拼接也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体现了新考纲中“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