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谈传统文化素材在中考作文里的运用策略
- 资源简介:
约3420字。
中考备考:谈传统文化素材在中考作文里的运用策略
刘莉
优雅与高雅同在的诗词曲赋,睿智与理趣共存的先哲思想,风趣与隽永并存的古典散文小说,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神话寓言传说,真实与虚构互动的正史轶闻,高昂或悲怆的戏曲民歌,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要素。这些传统文化素材,其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从中考阅卷现场看,这些语言的精华、思想的精髓、文学的瑰宝,运用得当,会使文面亮丽而惊艳,内涵丰富而深刻,思想深邃而透彻。让我们关注考场作文,看看考生究竟用了什么“招法”成就了高分作文。
策略一:从古典诗词曲赋的引用中得一真招,靓语言颜值能保分
诗词曲赋被誉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明珠”,其思想精髓、情感精华均成为影响历代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和文明积淀。当今的中国,人人都能吟得了几首唐诗、诵得熟几篇宋词。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的诗词曲赋少则百首,多则会达千余首。那么,有了如此丰富的素材积淀,如何运用到作文中呢?我们先看看陕西考场满分作文《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中的一个片段:我心中的那片诗海里,既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波澜不惊,又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涟漪微动,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波涛汹涌,更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惊涛骇浪。作者笔下的这片海,或宁静,或浪涌,既有泛舟海上的惬意,又有激情冲浪的快意。可见恰当地运用诗词,扮靓了语言,提高了颜值,获得了高分,这的确是一个保分、增分的真招。
策略二:从先哲思想品行的传承中找一妙招,明主旨内涵善挖分
翻看历史学生会发现,永远的圣贤先师孔子、潇洒的退守者庄子、民本思想的先驱孟子、不是纯儒的荀子、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等人一次次把传统思想推向高潮。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了我国几千年。把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运用到作文中,会收到不凡的效果。如福州中考满分作文《和谐之美,美在古典文化》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和谐的美,关键在于勤奋的学习,这是古典文化的美。”文段之所以主旨深刻,源于对先哲思想进行深度解读后的运用,在彰显主旨、突出中心方面找到了与先哲对话、与大师同行的共鸣点,这是一种让作文有内涵的妙招。
策略三:从古代正史典籍的活用中觅一绝招,靠选材多样能夺分
我国古代的正史典籍从先秦时期的《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