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字。
给每个问题多来个答案
——浅谈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天台外国语学校 张 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竞争加剧,语文教学不应该成为发展教育的瓶颈,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清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定势,给学生一个舒展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目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探索、研究。通过对平时教学过程的点滴积累,我认为大体可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渐进原则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但是,年龄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同样一个《假如我是(有)……》这个作文题,初一学生常会写《假如我是超人奥特曼》《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等,而初三学生多会选择写《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假如我是教育局局长》《假如我是美国总统》,大谈“环保”“减负”“和平”等社会热点。初中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正处在由具体直觉水平占优势向抽象理性水平占优势的过渡时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观察和思维的规律,去指导学生探求与掌握知识。
对初一、初二阶段的学生,就应重视直观教学,注意通过实物直观、图像直观和语言直观,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为掌握基础课理论知识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例如学习《皇帝新装》,在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启发学生去感知想象。学习《木兰诗》后,让学生就课文第六自然段进行想象改写《木兰回家》,启发同学们可以回忆联系自己所看过的那些铺天盖地的古装连续剧。于是一位学生写:只见尘土飞扬处,木兰一骑人等已飞马而来,远远地看见父母已颤巍巍地互相搀扶着立于城门边上,木兰翻身落马,长跪不起,热泪盈眶道:“爹、娘,请恕孩儿不孝,不能侍奉膝前”…...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场面描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影视等直观音像所带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