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00字。
践行课改新理念,培养学生真情感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中大附中:李建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有幸尝试了新高一的语文教学。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是这样开展的:首先,我按照课改精神精心拟定了教学计划(见附文),建立了以四人小组为学习活动单位,以习分累计量化学分的评价手段;接着,又以两个模块(必修1和必修2)的阅读教学为中心,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和训练;同时,还组织了与模块教学活动“认识自我”(必修1)和“体验情感”(必修2)相对应的“推荐自我”、“介绍同桌”等演讲朗读比赛,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另外,我还编辑了12期《时文阅读与写作》和9期《学生习作选登》,注重了学生“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不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不少同学在学习小结中真诚地表示:进入高中以后,以前不喜欢的语文课成了他们最开心的课了。能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以为得益自己在教学工作比较自觉地践行课改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感情。
所谓的“新理念”,无论有多少个说法,我认为最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我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以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为归宿。
阅读教学开始前,我了解到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介绍背景作者,理清思路结构,分析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阅读模式,把作为开阔视野品味人生的重要方式的阅读,当成了应付考试的沉重的精神负担。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特地进行了一次“阅读指导”,就阅读的目的、对象、方法等问题进行一次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使同学认识到,阅读除了是搜寻信息、探究真理的手段,还是消遣娱乐、欣赏享受的方式,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看闲书、读杂志、甚至上网吧也都是阅读,明白了即便在书本上勾勾画画也是在作“读书笔记”。一个学期的阅读教学,同学们在自己“实际阅读”中,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又在明白阅读根本目的后,把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的语文学习纳入自觉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来来。
在文本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导入的文本中来,又时常把文本的思想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的思想中去。教读《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课时,面对刚刚考入高中的同学,我是这样导入课文的:“同学们,中考硝烟散去,尘埃落定,我们走进了新的学校,庆幸喜悦中可能还夹杂着些遗憾和不满,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中大附中也许就成了自己美丽羞涩的梦吧。”这样,就很自然的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带到文本中来了。接着解读课题,我又让学生思考“梦”、“美丽”“羞涩”,尤其是“羞涩”一词的具体含意。讨论发言时,我指着一个发言神态忸怩同学揶揄道:看吧,他已经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对“羞涩”一词作了最生动最准确的解释。顿时,教室里笑声一片。笑声中,大家不但知道了“羞涩”原意,而且还能联系课文,通过这个词语,理解了“我”梦想成真时的喜悦中也夹杂着诧异甚至恐惧的复杂感情;认为“我”在成功的兴奋中保持冷静,在冷静的反思中寻找成功的原因,正是“我”这位成功者明智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本文主旨在于探讨成功的必然因素,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努力。最后,我又引导同学们围绕着课文涉及的高考“状元”现象进行讨论,经过交流我们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对于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