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份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2140字。
2018年3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上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至今日,竟然还有人企图篡改甚至抹煞(shā)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而一年一度的公祭,正是为了诅(zǔ)咒杀勠,提醒人们应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B. 韩愈、李贺惯用奇字僻句、险韵拗(ǎo)调,使诗的意境嶙峋峭跋,阴森幽邃(suì);而晚唐诸人之作,则在秋花晚香、落日残月中寄寓萧瑟冷落的式微之感,令人唏嘘。
C. 近日,一篇题为“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称,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某非处(chù)方药不具备治愈(yù)白内障的功用,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D. 铁骨铮铮( zhēng)的梁漱溟先生通过书信与师友交流,或建言献策,或奖掖后学。从一封封书信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永不迷惘(wǎng)的老者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A项,杀勠(戮) B项,拗(ǎo)调(ào),峭跋(拔) C项,处(chù)方(ch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彷徨在古域阙上,倚栏杆处,任那杨花柳絮纷纷扬扬随意拂面,静听春的韵律,萦绕故国女墙,袅袅余音。不绝如缕;【甲】漫步在灞桥两岸,俯仰之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落叶,寒鸦数点,预报着这又将是一个摇落情思的悲凉季节。
许多年来。踏在半裸着秦砖汉瓦的黄土地上,遥望着西风残照中隐约的城墙映入水面,【乙】我一真在苦苦思索:为什么脚下的这片黄土能孕育出中国历史上最强悍雄盛的几个帝国二——周秦汉唐?【丙】“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为什名是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屡屡选中这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故国的流风余韵在何处还可以寻觅得到?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彷徨 B. 一直 C. 孕育 D. 流风余韵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C
【解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能力。A项, “彷徨”: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不安。“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徜徉”就没有走来走去的意思了。分析语境,“彷徨”和语境不符,对应下文的“漫步在灞桥两岸”中“漫步”,应使用“徜徉”一类的词语。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词语或句子之间的性质和关系来确定如何使用的。C项,错在“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小括号应放在引号外,应改是“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
点睛: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点号的用法如下:逗号:用于句子中需强调的部分、异动的部分。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末尾。冒号:句子内部标点,用在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①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②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③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睁只眼闭只眼的“差不多先生”,还是做敢于亮剑的“啄木鸟先生”,不仅关乎党性原则,更关乎个人作风,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可以休矣。
B. 我市挂牌“新三板”的电商企业“温都猫",先后与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企建立战略伙件关系,在产品销售、平台建设、用户开发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
C. 谁也无法否认,今天我们人类已经再度处于能